成語的歷史可以說是很悠久了,這些成語大多是從一些故事或者詩文中總結(jié)而來的,一般情況下成語多為四字,簡短卻含義深厚!本文為各位分享成語“欲蓋彌彰”的由來,幫助學生們了解成語“欲蓋彌彰”背后的故事,一起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什么!
由來簡介:
“欲蓋彌彰”的由來,其實是由兩部分組成的。
第一部分,春秋故事。
孔子所著的《春秋》,記載了這樣一個事情:“冬,黑肱以濫來奔。”
這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記載,意思是:“(魯昭公三十一年)的冬天,邾國的一個名字叫黑肱的大夫,背叛邾國,逃到魯國,并把其在邾國的封地“濫”一同帶入魯國。”
第二部分,左傳評注。
那么,上面的《春秋》中的記載,和“欲蓋彌彰”有什么關系呢?
《左傳》,是魯國左丘明為《春秋》做注解的一部史書。左傳中,對于這段記載,有一段描述“以地叛,雖賤,必書地,以名其人。......或求名而不得,或欲蓋而名章,懲不義也。”
大意是:像黑肱這樣的人,身份并不怎么高貴,本來是上不了史書的。但因為他投靠魯國,是帶著“濫”這塊地來的,土地歸屬發(fā)生了變化,所以黑肱也就被記入史冊了。所以有的人求名聲卻不能夠,而像(黑肱這樣的人),作出背叛的行為想要掩蓋名聲,卻依然被記錄下來使得名字得以彰顯,以此用來懲罰不義。
評價:
“欲蓋彌彰”是個很獨特的成語。它并不是來自于一個故事,而是來自于對一個故事的獨到評價和見解。后來,欲蓋彌彰經(jīng)常被用來,指那些像掩蓋做的壞事,卻適得其反,更加明顯的暴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