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山中》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客居巴蜀之時,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。獨在異鄉(xiāng)為異客,王勃望著巴蜀的山山水水,思念的卻是故鄉(xiāng)的情情景景,寥寥二十個字,讀起來有仿佛看到的是一根衰敗的枯枝,悲涼且又有些許渾壯。全詩格調(diào)凄涼,充斥著游子思鄉(xiāng)的悲嘆與秋寒郁悶的蕭索,與他“秋水共長天一色”的大開大闔之筆相去迥異。
全詩如下:
長江悲已滯,萬里念將歸。
況屬高風晚,山山黃葉飛。
“長江悲已滯,萬里念將歸”,長江也為我滯留巴蜀不能北歸的苦悶所悲傷,千山萬水,遙遙無期,萬里之路即使再想歸鄉(xiāng),也是一廂情愿、不可實現(xiàn)的奢夢。長江滾滾襯托游子心境,如盛唐“詩圣”杜甫《成都府》中也有“大江東流去,游子日月長”之句。江水滔滔,人渺小而無助,任時光匆匆,卻無法逆轉(zhuǎn)此身遭際。蒼茫悲愴的情景渲染,令詩人羈旅異鄉(xiāng)的抑郁凸顯盡致。
“況屬高風晚,山山黃葉飛”,我已淪落至此,更奈何當下正是天黑風急的秋山垂暮之時,眼見那滿山滿山的黃葉凋零紛飛,一腔愁怨,又從何排解呢!南宋文學家沈義父于《樂府指迷》里評此句云:“結(jié)句須要放開,含有余不盡之意,以景結(jié)情較好。”認為這句收尾甚妙,言有盡而意無窮,以景作結(jié),似更有千絲萬縷之思縹緲字外。
正如《唐詩箋注》對此詩的概括——“上二句悲路遠,下二句傷時晚,分兩層寫,更覺縈紆”,“縈紆”于胸,促化了詩人少年心性的失意落寞,使人讀來宛若身臨那時的秋風中,與22歲的王勃一并看暮色回還、一并聽長江浪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