較近,一本叫《孩子們的詩》的詩集出版了,而且火遍了網(wǎng)絡(luò)。其中的內(nèi)容也是簡單的讓人無法拒絕!比如:燈把黑夜,燙了一個洞!但是也有人認為這些是沒有多大的意義!我們來聽聽教教育學者熊丙奇對此的觀點是什么吧,僅供大家參考!
對孩子的詩,需要理性看待,既不要“捧殺”,也不要“棒殺”,要減少功利之心,多一些自然和從容的心態(tài)。
目前,輿論對孩子的詩,存在兩派,一派是強烈點贊,而另一派則覺得沒有多大意義,甚至覺得孩子寫的詩,不像詩,創(chuàng)意也不是來自自己而是借鑒他人。強烈點贊者多把這與推進素質(zhì)教育,鼓勵孩子想象聯(lián)系起來,主要針對的是當前嚴重的應(yīng)試教育傾向,而質(zhì)疑者,則覺得出版孩子的詩歌是炒作,是成年人按照自己的審美觀去選擇兒童詩歌,而且,有的家長太看重孩子的詩歌出版,把這作為展示孩子的又一平臺,如果這樣,”兒童詩人”被炒作成生意,對發(fā)展孩子并不利。
這兩者其實并不矛盾,出發(fā)點都是關(guān)注孩子的成長。關(guān)鍵在于怎么看待孩子的詩。在當前功利的教育氛圍中,培養(yǎng)孩子的好奇心、想象力不容易,對于這一方面的努力,應(yīng)該鼓勵,但是,也確實需要注意打著培養(yǎng)孩子好奇心、想象力旗號的各類教育活動、文化活動,又走上功利之路。
孩子的詩中的不少詩,可能算不得“佳作”,但是,只要充滿童趣,有豐富的想象,就要鼓勵,寫詩某種程度也是培養(yǎng)孩子想象力的過程,并不是說,就要把孩子“打造”為詩人。有人對孩子的詩真按詩人來要求,這會迫使很多學校不敢搞這類教育活動,也令孩子不敢寫詩。
這也提醒學校開展這類教育活動,重要是讓孩子有過程體驗,以及在這一過程中對孩子的想象力的培養(yǎng),這比較終的“成果”更重要。如果把這作為“成果”,就可能出現(xiàn)本來鼓勵孩子自己創(chuàng)作詩歌,卻變?yōu)槔蠋煛⒓议L代替孩子,借鑒其他詩作,模仿孩子口氣作詩的問題。